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工程伦理教育浸润高层次工程师培养
2024-01-18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上先进车载传感器,就可以融入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从而实现自动驾驶。那么在设计车载传感器时,是将确保人车安全放在首位,还是把更好实现车辆性能放在首位?在面向硕士研究生的工程伦理课上,合肥工业大学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张进教授抛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热烈讨论。近年来,该校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断创新,瞄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向,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培养工程师也要教伦理?2018年,当合工大在安徽省内高校中首次面向研究生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时,很多人并不理解。然而经过几届毕业生质量的检验,答案是肯定的。
工程伦理课程将工程技术与道德价值、行为规范、责任担当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涵养未来工程师们的家国情怀。而对于一直以培养高层次工程师人才著称的合工大来说,“工业报国”正是它自诞生以来不曾更改的基因。
合工大不仅是安徽省内首批开设这门课的高校,也是国内较早组织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研讨的单位。
“在课堂上,我们系统学习了工程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然后围绕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分组进行研讨。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努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从那时起就成为同学们共同的使命追求。”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电子信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程征泰,至今还记得入学时的洗礼。胸怀报国理想,紧盯我国科技重大需求,成为他读研期间的原动力。
工程伦理课程助力研究生们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更引发了学校对工程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思考,多主体协同联动的教学方法改革也进一步推行。人才培养中如何强化社会责任担当?答案是必须紧密联系实践。
学校在优化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突出教育教学的职业实践性,强调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学分、明确实践课程比例。如把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与实践环节提升到6个学分;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中企业与行业实践环节提升到15个学分,均接近总学分的一半。
程征泰在导师潘成亮教授的带领下,很快投身到校企联合攻关一线,在“多通道纳米级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项目中承担传感探头和调理电路的设计、仿真及测试工作。不久之前,该新型传感器的工程样机在安徽见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成功。
如今,在合工大,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什么样的生源,不只是学校说了算。各学院紧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单列招生计划,采取“定向式招生和订单式培养”方式,与企业共同商定招生遴选标准和联合培养要求,协同组织复试环节,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在这种“校企协同组织复试,面向需求选拔人才”的选拔模式下,一大批企业、产业急需的高水平工程师培养对象脱颖而出。从入学开始,科研攻关就和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据介绍,合工大为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要求每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在基地联合培养,每个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有一年时间驻点在合作单位联合培养。在这些真项目、真课题的“训练场”上,该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项目制培养”的全覆盖。(转自:安徽日报)